教育部举行2018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发布会

作者: 时间:2019-06-03 点击数:

原标题:介绍2018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2019)》《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

 

5月3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杨力,《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副主编、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杨尔弘,《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主编、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日培出席发布会介绍2018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2019)》《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并回答记者提问。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新闻发布会。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教育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这也是我们本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语言文字工作,向大家介绍2018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同时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2019)》《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田立新司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杨力副校长,《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副主编、北京语言大学杨尔弘教授,《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的主编,也是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的张日培副主任。下面首先有请田立新司长介绍2018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状况。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

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能够和大家在这里见面。首先我要代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代表国家语委,对大家一直以来对我们事业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是“2018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也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在这里对去年的工作、事业的发展做一个回顾,下面我就向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三年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首战之年。2018年语言文字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各项工作在助力脱贫攻坚、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推进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中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不断地开拓进取,全面发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服务了国家发展大局。

以下我想从七个方面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第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

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主要聚焦“三区三州”,采取更大规模、更大力度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要聚焦的人群是3-6岁学前儿童、18岁到45岁青壮年农牧民,同时也加大对幼儿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在这个《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当中,我们明确提出了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我们也加大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组织出版了《普通话1000句》,研发推广普通话学习手机应用软件“语言扶贫APP”,深入开展对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同时,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团中央开展推普脱贫攻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去年一年共组织130个团队、1360名大学生赴贫困地区教农牧民学习普通话。国家语委还加强统筹规划,出台实施一些具体方案,指导督促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加强统筹,将普通话的普及率提升纳入到地方扶贫部门、教育部门考核绩效当中,也列为驻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任务。我们加大推动东西联动,落实东西对口支援。

第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进展顺利。

这也是我们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规划当中提出的首要的工程任务。我们以边远贫困地区为宣传重点,以“说好普通话、走进新时代”作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第21届推普周活动,参与人数超过了4000万。同时我们也完成全国县域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建立了全国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平台,对全国2000多个县域的普通话普及率,我们从2017年到2018年进行了这样一个数据的全面普查。

积极落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双周协商座谈会有关意见和建议,制定了工作方案。2018年,全国通过国家验收的语言文字达标示范校一共有14万所。

农村和少数民族普通话培训的力度也有所提升。据统计,去年一年,农村和少数民族普通话培训人数达到93万,这一数据和2017年比较翻了一番。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人数791万,同比增长近两成。参加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人数突破3万,比上一年增长近五成。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人数46万,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第三,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上也有长足的发展。

首先,规范标准建设成果丰硕。隆重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宣传普及汉语拼音的历史贡献和时代价值。举办了纪念《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5周年座谈会,推动这一字表更深入的推广和应用。我们还印发了《信息化条件下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信息化条件下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建设任务。修订了《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控,确保规范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去年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我们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服务英语教学与测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我们和中国残联共同发布了《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服务3300多万听力视力残疾人的应用。我们还审定了第六、第七批一共32组外语词中文译名,推荐社会使用。完成了《通用规范汉字笔顺规范》的研制工作,为8105个通用规范汉字逐一确定了笔顺规范。

“通用汉字全息数据库建设”顺利完成,也是去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也是我们国家语委重大基础资源建设的重大项目。这一项目的标志性成果,“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发布并上线提供社会使用。这个数据库一共收集了8105个通用规范汉字和2万多个古籍印刷通用汉字。这里面含有汉字的形、音、义、码、用等等,信息一共130多万条,清晰地呈现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字际的关系,以及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字源的演变,成果非常丰富,理念也非常先进。我们看到光明日报也对这个发布进行了报道,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说发布了这个系统可以说实现了全息字典,古今汉字任你查。在标准规范方面,去年国家标准委一共发布了17项和语言文字信息化标准相关的国家标准。中文信息领域的最高奖项“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评选颁奖揭晓,我们多项和中文信息处理相关的项目获得了这样的殊荣,也代表了我国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第四,语言资源的科学保护。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在去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教科文全委会、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长沙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语言多样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通过了成果性文件《岳麓宣言(草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席大会闭幕式并讲话,提出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四项倡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有关倡议在宣言草案当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2019年1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发布了这一《宣言》,这也成为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和我们《宣言》成果的重要标志。这个《宣言》也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个以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永久性文件。

可以说,首届世界语言大会的召开和《宣言》的发布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个成功实践,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在语言资源保护工作进展方面,2018年我们共开展了416个田野调查点,组建调查团队386个,从项目2015年启动,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完成了1495个调查点。可以说,按照我们最初提出的1500个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的规划来看,已经达到总体规划的99.7%。我们在这五年工程进展过程当中,也出版了《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中国濒危语言志》这样一些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资源采录展示平台的音视频资源也比2017年增长了近一倍。可以说,这些成果都为我们五年工程在今年能够顺利收官增添了亮点。

在语言资源保护方面,我们也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国家民委进一步加强民族语文专业队伍建设,牵头开展全国高校民族语言相关人才培养,举办全国民族语言翻译工作业务骨干高级研修班。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相关少数民族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还有一些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也审定发布了蒙、藏、维、哈、朝、彝、壮等少数民族名词规范,我们统计了一下,总共有6600多条。文化和旅游部也新建关于民族语言文化资源的视频资源7100多个小时。

在语言服务能力提升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海进博会语言服务多措并举。我们统计了一下,在进博会上,多语种语言服务志愿者团队上岗人数超过5000人次,覆盖语种超过20个。而且整个进博会,展会现场也形成了由志愿者、专业译员和机器翻译设备共同构成的多语种服务体系。二是国家语委服务北京冬奥会的语言服务行动计划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冬奥术语平台一期建设完成并交付使用,在这个平台当中,共收集整理冬奥术语近8万条,涵盖了中、英、法、俄、日、韩、德等多个语种,创新了冬奥会语言服务模式。北京市民冬奥文化培训读本《冬奥会:体育•语言•文化》以及《英语世界》《汉语世界》冬奥特刊正式出版,这也被称为冬奥语言服务的“一书两刊”。

在语言翻译服务方面也取得了蓬勃发展。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发布了《2018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推出翻译行业团体标准《口译服务要求》和语言行业规范等等。截至2018年6月,我国经营范围内包括口笔译等语言服务的企业数量超过32万家,以语言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数量近万家,这也体现了语言经济在我们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发挥的作用和贡献度也越来越大。

为残障人群语言服务得到有效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和中国残联联合印发《国家通用手语推广方案》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方案》,还发布了《国歌》国家通用手语版,对531名听力视力残障人士开展普通话测试,共有517人获得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

第五,语言文化传承传播。

我们积极推进“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成立专家委员会,设立系列课题,对这一专项工作进行支撑。我们还初步完成了《中华通韵》研制,形成了送审稿。保护传承地名文化,民政部新评审认定了8个县(市)作为“千年古县”地名文化遗产。教育部、国家语委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印发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2018年完成并发布了中华经典资源库第5期项目。第五期项目成果视频资源一共2700分钟,截止到目前,第一期到五期项目共建成约12000分钟的视频资源,并在中宣部推出的“学习强国”平台上线。

我们还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共同建设了“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这个项目对1-9年级语文的每一篇课文,请央广总台的一些著名播音主持进行朗读,再配上非常形象生动的音乐,对推进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个项目的推出,广受社会各方面的赞誉和好评,被称为是“最好听的课文”。

在传承传播方面,组织编写了《中华经典诗词分级诵读本》,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权威的学习和诵读读本,这和刚才提到的建设中华经典资源库也是相辅相成的。继续举办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终端统计,收视人次达到21亿,成为广受欢迎的文化品牌。

我们还联合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2018年全国中小学师生书法篆刻展示交流活动”,联合中华诗词总会开展了“2018中华通韵诗词创作征集活动”。推进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与学术外译。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完成了《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部习近平总书记论著的多语种外译工作。中国外文局推出的“中国关键词”项目新发布关键词102条,内容涉及治国理政、改革开放、外交等多个领域。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实施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出版第六辑。截止到目前,一到六辑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版权输出涵盖了22个外语语种,主要也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家社科基金继续设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去年共立项185个,涉及22个学科、12个语种。

在传承传播方面,加强港澳台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开展第五届两岸中学生“海上丝绸之路书法之旅”夏令营,以及海峡两岸与港澳大学生汉字创意设计项目成果展。

在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方面,举办以“语言,让世界更和谐,文明更精彩”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就是我们常说的语博会。在这个展会上,我们系统回顾和展示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语言文字工作的成就。举办了首届中俄语言政策论坛,这个交流项目也填补了两国语言文化交流合作的空白。文化和旅游部去年新建了两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目前累计建设海外中国文化中心37个。

第六,语言教育事业推进。

截至2018年底,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使用覆盖到全国小学一二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和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也已全面完成。截至目前,一共有1.2万多所民族中小学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语言双语教育。

在高等教育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做了一个统计,“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各层次学位授予人数近15万,“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各层次学位授予人数超过20万,100多所高校新增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120个,外语类本科专业覆盖语种突破了100个。

在中文国际教育方面,2018年,国家汉办新增30所孔子学院和80个孔子课堂,累计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新增设了汉语水平考试点60个,累计在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147个考点,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人数也比上年增长了4.6%。

海外华文教育方面,国务院侨办继续精准帮扶海外300余所华文教育示范学校,选派1000多位国内优秀教师去30多个国家260多所重点华校承担督导和教学任务。在这方面,国务院侨办也加强和一些国家在双边方面的海外华文学校的教育活动,签署了一些重要的合作协议,举办了第14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官员的中文学习班,研制完成了《海外全日制华校办学参照性标准》,基本建成华文教育主干教材体系。

第七,语言治理体系的构建。

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探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这项工作也得到我们部内政法司和其他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我们还开展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的立法调研,并就相关草案书面征求各界意见。和工信部共同推进多部门联合规章——《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这样一个立法的调研工作。在一些地方,广西、四川、阿坝等地也颁布了地方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工作条例。在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方面,去年我们一共对陕西等7个省区的14个县区进行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督导评估,截至目前,已累计有13个省区的27个县区接受并通过了国家级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

在国家语委科研工作方面,不断推进科学研究,加强社会引导。国家语委科研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有教育部的人文社会基金支持语言类学科项目一共823项,比上年增加了28项。目前国家语委20家科研机构不断聚焦各自核心优势,深入推进科学研究,努力发挥资政功能,积极开展社会宣传。去年,语言文字智库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家科研机构当中有3家入选光明日报和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索引(CTTI) ”来源智库,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也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中心的“全球智库评价的资源库”当中。

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我们语言生活皮书系列自去年正式推出以来,进展非常顺利。截至目前,已形成了“4+2”的格局,除了国家层面的白皮书、绿皮书、蓝皮书、黄皮书之外,广州首次、北京第二次发布了地方性的语言生活皮书。去年开展“汉语盘点”活动,继续引发社会关注,“奋”和“退”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和国际字,“改革开放四十年”和“贸易摩擦”分别当选年度国内词和国际词。

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去年我们增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作为中国语委成员单位,不断树立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针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后的变化,重新调整国家语委这个机构,目前国家语委成员单位一共有29个。

我们也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队伍的建设,继续举办全国性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培训,开展地方语委干部、高校语委干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中小学骨干示范校长的培训工作。地方也在这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可以说不断提升语言文字战线各级各类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在中青年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在国内继续举办第四期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优秀中青年学者研修班,同时也走出国门,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继续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组织开展第二期语言文字中青年学者出国研修项目。

可以说,2018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在语言政策、规划、语言科学、语言教育、语言交流合作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也特别感谢在座各位给予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2018年语言文字工作整体来说,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呈现了积极向上的蓬勃发展局面。

以上就是我对2018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立新司长全面的介绍,下面我们有请杨力校长介绍《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也就是黄皮书有关情况。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杨力: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现在由我代表团队来介绍《世界语言生活状况(2019)》(黄皮书)的有关情况。

《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黄皮书系列,是黄皮书系列的第三部,反映的是2015年到2016年世界语言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和动态。从时间上来说,黄皮书还在弥补过去的时间空档,将在明后年和其他皮书做到同步。

今年推出的黄皮书内容包括六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事件篇”,反映了一些与语言相关的重要事件,其中一些是当年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例如英国“脱欧”所引发的关于英语未来的讨论、网络反恐中凸显的语言与安全问题、国际移民带来的社会与语言问题,还有发生在韩国、冰岛、法国的区域性重点语言事件,对这类话题的关注和分析,大大加强了本书的时政性,也充分展示了语言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部分“政策篇”,该篇针对不同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具体语言政策展开,每篇报告均围绕一个具体的政策文本,重点关注对语言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政策措施。今年的报告涉及到伊朗、以色列、约旦、俄罗斯、美国、新西兰等国家,还有欧洲委员会、法语国家组织的语言政策变化。

第三部分“动态篇”,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的语言生活进展,特别是带有趋势性的新变化,涉及到5个国家、1个地区、1个国际组织和1个行业。其中,黄皮书重点介绍了联合国倡导的家庭扫盲计划,展示语言教育如何在脱贫当中有效发挥作用。

第四部分“语词篇”,介绍了日本、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和英语年度词语的评选情况,以此观察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生态和社会心理。不同国家所做的年度词语评选,在标准、类型和内容上有着鲜明的国家特点,已经形成了各自的评选传统,是社会生活一面生动的镜子。

第五部分“年报篇”,呈现了7个著名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工作进展状况。

第六部分“附录”,收集了中国媒体有关世界语言生活的文章选目、国内外研究世界语言生活的论著选目、国外语言生活大事记,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观察视角和素材。

黄皮书在编写方面有四个特点:第一,利用新闻数据库作为基础资源和辅助手段进行线索发现;第二,集合国内外多语种人才共同编写,本书的62位作者来自17个语种专业和20所大学或研究机构;第三,各方密切配合,本报告的编写一直在国家语委、商务印书馆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第四,内容编排点面结合,既有综合性全景呈现,也有深度的报道和分析。

考察世界语言生活,需要将其置于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向世界看语言,透过语言看世界,以此揭示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凸显语言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探索语言生活治理的最佳途径,这是我们编写《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初衷。通过今年发布的报告可以看出,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不仅密切相关,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互为前提和因果。了解国外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对世界语言生活发展的历史与未来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增强我国在国际语言生活治理中的话语权,提升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国际化程度。

以上就是给媒体朋友介绍的《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内容。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杨力校长,下面请杨尔弘教授介绍《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也就是绿皮书有关情况。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副主编、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杨尔弘: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上午好!下面我代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绿皮书团队介绍有关情况。今年的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主要反映2018年我国语言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和实态数据。

第一,语言文字事业助力国家改革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语言文字事业的思想理念不断进步,事业格局不断扩大,工作任务不断拓展,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语言资源科学保护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特区语言文字事业近40年的发展,见证和服务了特区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当选年度国内词,反映了社会的心声,展现了中国人民将以改革开放姿态继续走向未来的坚定信心。

第二,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

今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特稿篇收录了6篇与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相关的文稿,聚焦“保护语言资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成功实施以及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国家的高度关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9月,在湖南长沙举办了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大会主题为“语言多样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语言资源保护、应用与推广”。在中方的倡议下,大会通过了《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 岳麓宣言》。该宣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永久性重要文件,也是联合国“2019国际本土语言年”的基础性文件。宣言凝练了当今世界保护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的理念,围绕三大共识提出20点倡议,并提供了中国开展语言资源保护的经验、模式和路线图。会议的召开和宣言的发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第三,语言扶贫。

作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扶贫成效显著。今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专题篇中的《中国语言扶贫历程》表明:中国的成人识字率从1982年的65%左右上升到了2015年的96.4%,普通话普及率从2000年的53%提高到2015年的73%,有力促进了劳动力基本素质的提高、职业技能的提升、就业能力的增强和劳动收入的增加,为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提到“在民族地区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国家层面的扶贫政策中首次出现语言文字的措施表述,语言文字事业进入直接参与国家脱贫攻坚的整体规划、系统推进的新阶段。当前,为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正在全面推进。

此外,在今年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还关注了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门户网站语言服务、“洋留守儿童”语言生活状况、甲骨文以表情包形式出现在语言生活中等话题,值得记录,值得回味。

以上是《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绿皮书的有关情况,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杨尔弘教授,下面我们请张日培主任介绍蓝皮书,也就是《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2019)》的相关情况。

《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主编、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日培:

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下面我代表蓝皮书团队向大家报告2018年我国语言政策研究相关情况报告。

2018年,我国语言政策研究聚焦问题探求规律、依托理论探讨对策,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进步和国家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取得重要进展。本年度语言政策研究报告坚持“问题驱动,专家视角”,对2018年国内语言政策研究的10个热点话题进行了专题综述。

语言认同是语言政策的重要驱动要素。2018年学界就此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此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语言与国家安全、跨境语言等多个专题也都涉及语言认同问题。相关研究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关乎国家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推动民族共同体聚合的重要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基础、实现中华民族共同富裕,必须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应关注城市移民的语言认同问题,使他们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关注网络空间的语言认同与身份建构问题,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语言生活;关注港澳台地区的语言认同问题,维护国家安全,为祖国统一大业提供语言方面的支持;关注跨境民族的语言认同问题,以邻为善、以邻为睦、以我为主,温暖人心,争取人心、凝聚人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部编语文教材、中文国际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外译等专题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纵向传承和横向传播。语文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应用好全国统编教材,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文化“走出去”正在向“走进去”深入推进。在“走进去”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外译要坚持文化自信,深入思考译什么、谁来译、怎么译等问题;中文国际教育要努力融入所在国的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国际空间的汉语语言生活,向“本土化”转型。

语言文字法治建设、语言学学科建设、语言服务等专题的研究结论对国家推动语言文字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相关研究建议适时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探讨手语立法,完善语言文字法治体系;立足中国语言学现实基础,遵循语言学发展规律,加强学科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学术支撑和人才储备;完善语言服务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提升国家外语能力,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布语言服务专项报告,开展城市公共语言服务质量评估,建设美好语言生活。

除了10个专题,本年度政策研究报告还通过“论点摘编”介绍了2018年国内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的其他一些新观察、新思想、新观点。这些论点涉及的话题与内容,蕴含着潜在的研究热点,甚至对国内语言政策研究发展具有引领意义,值得加以关注。

以上就是2018年我国语言政策研究的相关状况。谢谢大家。

续梅:

谢谢张主任,我们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回答记者的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请问教育部有没有相关的活动?谢谢。

田立新:

非常感谢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关于甲骨文的研究及其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是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的字形结构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可以说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关于这一点,在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和冷门学科,还有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所以,关于甲骨文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曾几次做出过明确指示,发表过重要讲话,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在中华文化发展传承的历史长河当中,甲骨文发挥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语委实施了甲骨文研究与应用的专项工作,通过基础研究、数字化建设以及推广应用等,进一步挖掘和展示甲骨文所代表、所发现的一些历史和思想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也展现中华文明的精髓,进一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所以,我们这些工作和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是相契合的,也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积极实践。

今年恰逢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我们想利用这样一个很好的契机,多角度总结和展示甲骨文的时代风采,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目前我们已经联合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活动一共包括这样几项内容:一是在北京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二是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以甲骨文为主题的专题展;三是在甲骨文发现的河南安阳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时间主要集中在9月和10月,在这里也特别希望和期待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给予关注与支持。谢谢。

语言文字报记者:

请问语言政策研究报告的主编张日培主任,您刚刚在介绍中提到在中国文化“走进去”的语境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外译要坚持文化自信,深入思考译什么、谁来译、怎么译等问题,请您具体介绍一下2018年在这三个问题上相关研究有什么进展。谢谢。

张日培:

谢谢,您提的这三个问题是蓝皮书里中国传统文化外译传播介绍的内容,这三个问题也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外译的基本理论问题,学界可以说是常思常新。2018年学界在这些问题上也提出了一些新思考和新论点,正好针对这三个问题,我分别作一些介绍。

第一,关于译什么。

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就是中华典籍外译和中华文化术语外译。其中术语外译是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实施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带动的研究热点。学界认为,典籍外译的内容选择要兼顾经典性、流行性,要坚持少而精,而且要精而准,不用大而全。同时,也有学者介绍了术语工程筛选术语的原则,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牵头的术语工程,尤其关注那些在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中使用频率较高、具有国际交流与传播价值的词语,以及对建构当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和价值体系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重要概念和关键词语,比如说厚德载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而不同、民惟邦本、经世致用等等,这些既是中华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术语,又代表了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

第二,关于谁来译。

这个问题一直是在把母语翻译成外语还是把外语翻译成母语之间进行思辨的问题,或者也通常为译入和译出的问题。2018年有学者指出,术语工程主要是把母语翻译成外语,谁来译,是中国人来译,母语者来译,学者的观点是要通过翻译,把中华文化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当然,术语工程也邀请了很多以目的语为母语的外国专家加入。中外合作翻译是推进翻译和增强中华文化外译有效性的优选项。我们也进一步认为,国家主导推动相关的翻译工程,比如说术语工程,就可以增强中外合作翻译策略的可行性,并且提升它的规划性、组织性、有效性和系统性。

第三,关于怎么译。

2018年学界的新思考是,要以深入浅出的要求,把握学术型翻译和普及型翻译的关系,以自然化翻译策略来平衡归化与异化的关系,以深度翻译法促进跨文化理解与认同。关于术语翻译,也有学者介绍了,工程在推进过程当中,对某些术语翻译,有一定难度的术语,到底采用音译还是意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形成的共识是要想更广泛的传播中华思想文化,让外国读者更方便地了解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能意译的尽量意译,不能意译的再进行音译,或者使用音译加意译结合的方式。

实际上,术语工程除了译什么、谁来译、怎么译这三个问题,还有两个问题,一是术语释义的问题,还有术语传播的问题。2018年的相关研究也非常值得关注,都在中华传统文化外译传播主题底下。这个主题代表了整个2018年蓝皮书关注的专题研究,充分显示了学术研究对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2018年的研究成果很多来自于术语工程实施部门组织的两次会议——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现代释译与运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批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发布会,以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国际传播论坛,这两个会都是2016年到2017年之间召开的,2018年产生了重要的学术成果。2018年,工程实施部门实际上又组织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国际传播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12月1日刚刚召开。我们也十分期待这两个会议能够更快更好地产出更深入的研究成果,蓝皮书也会持续关注,如果有的话,我们明年还将进一步介绍。

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网记者:

我有这样一个问题,在语言文字发展方面,既要保留地方的方言和传承地方方言,同时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在一线城市教学里面,这一块资源还是不错,老师们普通话都比较标准,学生们学得也可以。但是在三四线城市,就是县和县级以下,因为他们师资力量有限,也许语文老师用普通话,其他老师不一定用普通话,用当地话教学,致使当地学生的普通话学得不标准,比如说山西太原,都叫做“太普”,即太原普通话。我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们从小既能够完整地把地方方言传承下来,同时又能够从小学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在这一块,国家语言文字在政策方面有什么比较好的指导政策,有什么好的机制建立,确保这两者得到统一的发展?

田立新:

感谢你提到的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当中一个很现实也很普遍的问题。首先,从国家政策对普通话推广普及来讲,我们这些年还是不断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我们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更上位的国家法律《宪法》来讲,第19条第5款也明确提出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教育法》当中,也提出了教育教学语言一定要用国家通用语言,也就是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更不用说,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和规范。但是这些法律如何在现实当中来实施?我们也是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一些载体,通过一些平台,使得这些法律法规能够更好地落地,能够取得很好的实效。比如说,从1997年国务院批准,我们就开始了全国的推普周活动,这项活动当中,我们也是通过加强党政机关、学校、宣传部门、公共服务领域,我们常说的“四个阵地”的推普工作,通过示范、窗口、阵地,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能够把普通话推广普及引向深入。每一年都有主题,而且这几年推普周的力度,包括我们支持的力度,也都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推进,山西也是我们重点考虑的一个地区。

还有的平台建设,比如我们加大对这些地方教师的培训,每年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师,包括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教研室教师我们也作为重点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注。还有刚才提到的,我们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这也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过去我们的孩子听老师读课文,由于老师读音的不标准、不规范,他们学到的也是不标准的普通话。这个资源库是公益性的,在网上就可以下载。我们为中西部地区也制作了播放器,通过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老师都不用读,就听每一个课文的朗读,这样一是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另外对课文的理解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特别重视这个载体的打造,我们要把一到九年级所有语文课本都要呈现出来。

同时我们也加强规范标准的建设,对普通话读音的规范,还有其他一些字形字意、中文信息处理信息化手段等这些方面的规范标准,这些年我们也在不断推进。

再有一点,在这些地方,我们普通话推广普及怎么样和方言的传承能够更好地结合的问题。我们按照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既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也要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我刚才向各位介绍的,五年下来实施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就是体现中国政府在语言多样性、带动世界文明之间的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贡献,有这样一个推进的具体举措。对方言的传承和传播,我们一方面通过《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的建设,把方言背后所承载的这样一些文化能够更好地记录和展现出来。同时据我了解,在一些学校,方言文化也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方面,在积极地推进和开展。我在2017年到浙江一所小学,看到那里的学生既能够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也能讲很地道的地方方言,讲述一些民间故事,讲述一些有趣的经历,我觉得这也非常好。所以,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当中,我们还是提倡多言多语能力的把握。我想,我们还会不断努力,把语言文字的主体性,就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和多样性能够更好地辩证统一结合起来。谢谢。

续梅:

我还有两条消息要给大家发布一下。

第一,教育部开展高考安全保密检查工作。

2019年高考在即,为切实做好考试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近日教育部有关单位赴部分省份开展考前安全保密检查工作。首先是在各地自查的基础上,教育部重点抽查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安全保障措施,检查制卷、运送、保管、组考、评卷等关键环节的安全保密制度、考务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防护,以及其他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二是部门协作机制。检查多部门“联防联控、齐抓共管”工作机制的落实情况,开展综合治理考试环境专项行动,保持对考试舞弊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三是标准化考点的运行情况,检查考点维护、考务工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四是服务和应急防范措施,检查在交通出行、噪音治理、卫生防疫、防暑降温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举措,以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进一步加强综合保障。针对发现的问题,教育部也要求有关地方要限期整改,进一步筑牢高考安全的“防火墙”,确保2019年高考平稳顺利进行。

第二,教育部与各省区市签订2019年高考安全责任书。

为了进一步落实高考安全工作责任,近日教育部与各省(区、市)签订了高考安全责任书,责任书明确,省招委是本辖区治理高考环境、维护考试安全、整治考风考纪、组织考试及实施录取的责任主体。这个责任书也强调,省招委要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做到招生信息“十公开”,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严格遵守高校招生“十严禁”“三十个不得”等工作禁令,不得出台含有违规“点招”录取和降低标准违规录取考生的地方政策。要指导所属高校做好特殊类型招生考试录取相关工作。相关两条信息我们也挂在了教育部的门户网站上,还请各位记者朋友关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嘉宾,也谢谢记者朋友们。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招生办公室、继续教育学院) 鲁ICP备2022011533号-1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271号 电话:0546-739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