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管理制度
1.制度宣传
做好教学管理制度的宣传,特别是对今年新制定和修订的文件,各学院结合本学院实际,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师生学习交流,传达到位、深入人心。通过制度宣传,促进管理规范化,让管理严起来、学生忙起来、效果实起来。
2.制度执行
强化制度落实,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全面加强对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各环节的严格要求,确保教学活动规范高效进行。制度执行不打折扣,保证工作流程合理、进程清晰,确保教学各项工作任务准确下达给相关师生,保证工作材料报送的质量和时效。
二、课堂教学改革
1.形成性评价
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逐步实现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变。一是围绕课程目标开展考核方式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提高主观题比例,逐步试点综合性、非标准答案考试;二是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切实加强学习过程性考核,创新考试形式,进一步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
2.课程目标达成度
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工作,将其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课程评价的改革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逐步开展课程考核合理性审查、课程目标达成分析及考核成绩统计分析。各基层教学组织应定期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体系合理性的教学研讨工作。
3.完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各学院要结合单位实际,按照“一院一策”“一专业一策”“一课一策”的方式,持续推进省级和校级一流专业的核心课程、省级和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省联盟平台上线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完善改革方案,形成改革特色,带动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序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三、课程建设
1.加强课程建设管理
发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完善课程建设制度与评价标准,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考核方式,提升教学团队水平。梳理全校通识教育课程,加强素质教育、德行教育,打造集“通识、博雅、全人”三大功能于一体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2.实施重点课程建设专项计划
发布、实施三大重点课程建设专项计划,全校建设10门左右通识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工程素养,夯实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每个专业重点建设5门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富有山石特质的专业技能;每个专业建设2门左右的实习实训、综合设计类课程,培养学生卓越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3.组织校级规划教材立项
完善学校教材建设管理办法,推进校级规划教材建设,打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体系。开展校级规划教材立项工作,遴选特色鲜明的校级规划教材。落实教材建设工作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注重教材建设与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协同,专业核心课程逐步完成规划教材编写工作。
4.加强一流课程建设
做好已获批省级、校级一流课程的持续建设工作。各学院要加强管理,对标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推动入选课程做好建设工作,定期开展一流课程建设经验交流和示范课堂观摩等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做好第三批一流课程申报工作。各学院要按照前期规划情况,积极组织、重点培育符合条件的课程参与申报,明确申报工作分工,多方组织专家提升申报材料质量,争取获批第三批省级一流课程。
5.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深入实施《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关于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做好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验收工作,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示范作用,推进全校课程思政建设。
四、专业规划与建设
1.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加强专业设置引导和调控,促进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联动,建立健全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从师资力量、学科支撑、实践教学条件、生源质量、社会影响力与就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做好学校专业布局优化和学院专业结构调整。本学期论证完成2023年拟招生专业设置及各专业招生计划。
2.做好专业建设规划
通过组织专业建设大研讨,完善专业建设规划,保证专业建设目标准确、举措得当、成效可期。研讨第一阶段,邀请校外专家举办专业建设专题讲座,组织校内外专家对专业建设现状诊断把脉;第二阶段,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内部研讨,查找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举措。第三阶段,学校抽查部分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诊断,提出修改意见。第四阶段,邀请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做专题报告,对石油工程专业各项建设材料进行点评,对标认证要求对专业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
3.加强一流专业建设
加大优势专业建设力度,从专业实验室、教学实践基地等硬件条件和师资、教学资源等软件条件,全方位支持优势专业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专业建设思路,大力开展专业综合改革,对已立项的省级、校级一流专业进行阶段性检查。
4.修订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
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修订2023级培养方案,持续优化课程体系。组织各专业根据专家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5.推进校企合作专业建设
筹备校企合作专业的招生与建设,对现有专业的基础办学条件、校企合作进展、合作办学前景等进行分析评估,对条件成熟的专业,按流程向省厅申请校企合作办学,争取2023年实现校企合作招生。
五、教学研究与改革
1.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完善基层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增强基层教学组织教研活动实效。学院要进一步明确基层教学组织的工作任务、负责人和权限以及运作流程等事项,使基层教学组织在专业建设、教师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研教改活动等方面取得工作实效。
2.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围绕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进阶轨迹,逐步形成“入职培训—菁英计划—青年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发展”四层次教学能力提升体系,系统规划业务培训、助教锻炼、卓越教学能力培养计划、教学发展专题研修等多样化活动载体,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做好教学比赛的赛前培训、赛事服务和赛后总结,充分发挥教学比赛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作用。
3.统筹立项高水平教改项目
组织教学团队就实际教学问题开展教学研究,规范申报、推荐、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经费管理等流程,做到“研究与实践”、“自主研究与学校命题”、“自主申报与定向委托”相结合。各学院要坚持教改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对在研省级教改项目和校级教改项目的指导与监督。
4.精心培育教学成果
坚持“隐形成果与显性成果”相结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工科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教-学-考一体化改革”等方面,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改革与建设,开展教学成果的规划、遴选、培育,重点推介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与经验。
六、实践教学
1.教学实验室建设与使用
依据“实验教学为主,兼顾创新教育”的原则,按照“补充薄弱、解决急需、完善配套、突出重点、避免重复”的思路,切实做好2023年度教学基本建设项目的评审工作。各学院需充分、合理衔接现有实验室资源与新增资源,推进实验室中心化建设。
2.实践基地建设与使用
组织各学院对现有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梳理,以专业为单位,确定2-5个规模大、联系紧、开课多、效果好的实践基地作为重点基地,树立一批优质的实践教学示范基地。
3.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质量
学校将进一步规范各环节指导工作要求,增设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抽检环节,引入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管理。各学院要认真做好2023届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工作,从源头把握毕业设计质量,避免重复性、综述性的论文题目的出现。
4.学科竞赛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加强学科竞赛过程管理,优化竞赛申报信息化管理流程,规范经费使用和参赛外出。各学院要加强创新教育课程建设,扩大学生学科竞赛参与面,梳理、申报相关专业的重点学科竞赛,做好优秀团队、个人的选拔、培育,推动高水平奖项、学生成果的产出。
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1.组织微专业招生与培养
依托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开展碳储科学与工程、碳封存及利用、碳管理碳交易3个微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分别由化工、油气、文经3个学院负责微专业培养过程,完善具有绿色低碳发展特色的交叉学科课程体系,试行全程导师制、项目式培养。
2.建设校级现代产业学院
以服务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或特定产业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储备需求为动力,结合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的成功经验,学校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各学院根据现代产业学院总体定位、建设思路,紧密结合实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每个学院建设1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
3.对接合作企业深化产教融合
与胜利油田地质院、石大胜华、海科化工、山东国瓷等已经签约的企业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在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师资共培共用、专业共同建设、人才联合培养,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模式。
八、常规教学管理
加强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认真做好教学运行、考试管理、学籍管理、语言文字等常规工作,确保学校常规教学工作规范、高效。
1.信息化建设。一是更新教务系统,规范教学管理各项流程,做好人员培训,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效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学习通、雨课堂平台建设及培训,充分发挥平台在课程考核改革中的作用。
2.教学运行。一是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下线上线下课堂教学融合工作,密切关注学生动态,畅通师生联系平台,科学研判制定预案,实质等效做好线上线下同步授课,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二是继续加强教学秩序监控与管理,抓好开学初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考试巡查等三个控制点;三是继续实行学习通在线签到、课堂考勤通报制度,充分发挥教学监控系统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管理。
3.考试管理。一是切实加强考试领导,落实考试领导小组、督考组职责,明确人员组成,按照考试工作管理规定各环节工作要求,开展学院自查和学校抽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订措施,反馈整改,进一步规范考试管理;二是加强诚信教育,考前召开学生层面会议,宣讲考试纪律及有关政策文件,反面典型案例,端正考生态度,形成不想作弊的考试风气;三是加强监考管理,考前通过考务培训对所有监考人员(含视频监考)进行培训,学习相关文件,明确“一二一”监考要求及监考流程、违纪处理等工作流程和要点;四是继续实施各项考试通报制度,及时总结发布各类考试组织运行工作情况,对试题命制、成绩评定、考风考纪、监考巡考、试卷建档等各项工作进行总结通报,确保考试工作安全、有序。
4.教材选用管理。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工作纪律,严格规范教材选用程序,充分发挥各级教材建设委员会职责,在梳理总结教育部、教育厅近年来教材排查工作基础上,依据重点及反馈问题,做好对所选用教材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规范性、适宜性等方面的排查,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和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确保高质量、优秀教材进课堂;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统一使用工作。
5.学籍管理。一是加强学籍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把好“注册关”;二是做好2022级新生入学资格初查复审、艺术类新生专业复测、学籍电子注册、学籍建档立卡等工作;三是做好在校生学业预警和2023届毕业生毕业资格预警工作;四是做好学籍统计、学籍异动预警和工作简报,及时了解学生学籍异动情况,准确掌握学生学籍信息,做好学籍信息处理,切实保证学籍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6.语言文字工作。一是依法宣传,普及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在全校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制意识和规范意识;二是精心组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喜迎二十大”为主题,继续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活动;三是积极筹划,组织开展第25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坚持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扩大“推普周”活动影响力;四是创新形式,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与学生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的紧密结合,丰富活动载体,不断增强活动效果。
7.教学资料规范化管理。增强档案管理意识,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高等教育质量检测数据填报、高等教育事业基层统计报表等工作为契机,注重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资料和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归档,全面规范教学资料管理。
九、招生宣传
1.制定本科生源质量提升方案。结合2022招生录取情况,从生源结构、录取情况、竞争院校对比、一志愿满足率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制定2023年本科生源质量提升具体工作方案。
2.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宣传力度。积极拓展新的宣传渠道,深挖专业特色与亮点,开展“山石云讲坛”系列直播活动,开展“解密专业”系列微信推送,策划“学长学姐讲专业”,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专业吸引力。
3.进一步加强优质生源基地建设。贯彻落实“学校统筹、学院主体、全员参与”的招生工作机制,持续开展专业科普讲座与生源基地回访等招生宣传活动,举办中学校长论坛,寄送优秀学子成长喜报,开展优秀学生寒假回母校活动,多维度多渠道加强高中高校间的联系。
教务处
2022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