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是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基本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也是组织课程教学、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遵循专业认证标准,结合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的实施,全面修订学校课程教学大纲,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修订范围
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所设全部课程(含全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二、修订原则
(一)落实立德树人
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明确思政育人目标、内容、方法,不断强化课程育人成效。
严格遵循标准
新版教学大纲要充分体现OBE理念,按照最新专业认证标准(非工科专业也要参照执行),重点优化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以及课程教学环节、考核评价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明确课程边界
按专业进行课程内容梳理,明确每门课程内容的边界,梳理不同课程之间存在的先导、衔接、互补关系,做到“不重不漏”,避免教学内容出现重复或缺失。
深化教学改革
有效落实2023级培养方案推进的重点改革,将课程思政、强化实践、提高课程“两性一度”、加强过程性考核等思想在教学大纲中充分体现。
三、大纲内容
(一)课程基本信息
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编码、开课学院、课程团队、学分、学时及分配、适用专业、先修课程等。如有多门先修课程,课程名称(课程编码)之间用“、”隔开,如无,亦须注明“无”。
课程简介
简要介绍课程性质、主要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所能掌握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分条目表述学生在学习课程后所能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及其对上课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情况。
2.课程目标要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非思政课程要明确课程思政要求,以及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一般凝练3-5条。
3.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与所面向专业的毕业要求及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四)课程内容
1.按章节顺序编写,每一章要说明该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每一节要详细说明本节的具体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要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综合制订,要明确各个知识模块、知识点对应的课程目标,以及每一节的学时、教学方式。含课内实验学时及实践环节的,要按照实验实践项目学时详细撰写。
2.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巧妙、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播、能力养成有机统一。每门课程要求至少确定3处课程思政融入点,在“课程内容/重难点”部分将融入地方加粗标示,并配套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3.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形式多样的课程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提供讲授法、问题导向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建议。
(五)考核方式
1.鼓励加强过程性评价,设置多元化的考核环节,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课堂展示、调研报告、论文、课内实验、社会实践、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明确操作细节,合理分配成绩比例,原则上期末考试占比60%,其他考核环节占比40%。
2.制定评分细则,明确课程目标与考核环节之间的对应关系,给出各考核环节(如课堂表现、作业、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内实验、期末考试等)的评分等级。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及参考资料包括纸质、声像、电子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材料、参考资料,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书目、主编、出版单位、出版时间、标准书号(ISBN)等信息。
四、工作安排
(一)统一部署
各教学院组织召开一次全体教师大会(受疫情影响,可通过多种形式组织),统一部署教学大纲修订工作;明确每门课程第一负责人和课程团队成员,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执笔起草教学大纲;选取一所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进行对标,系统设计课程教学环节和考核评价。
(二)学院论证
1.教学大纲初稿完成后,各学院要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教学大纲进行论证。
2.论证范围:所有未纳入学校基础课程设置方案的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按照开课单位并入相应专业进行论证)。
3.论证形式:按专业对全部课程逐门论证要重点审查课程知识点梳理、课程内容衔接与边界确定、各教学环节落实毕业要求指标点情况、2023级培养方案主要改革落实等情况。
(三)学校论证
学校将组织专家对教学大纲进行论证,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有关要求
(一)课程名称、课程编码应与2023级培养方案一致。同一课程(课程基本编码相同)不同学分或不同学时分配的,要分别编写;同一课程面向不同专业开设有较大区别的,要分别编写;分学期开设的同一课程,原则上按照一门课程编写。
(二)实践教学大纲的修订要适应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对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要积极进行改革与创新。
六、材料报送
各学院按照《教学大纲模板》(附件1)制定教学大纲,要求准确无误,无错别字,排版格式规范统一。审核通过后的教学大纲要以系为模块按课程编码从小到大排序,以学院为单位汇总成一个文档,并生成目录。文档以“XX学院教学大纲”命名。
各学院于10月27日前将定稿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制订情况一览表(附件2)、教学大纲论证安排表(附件3)的电子版发送至邮箱:747671148@qq.com,同时将附件2和附件3的纸质版材料(学院领导签字、盖章)报送教务处306室。
其他未尽事宜,请联系教务处。
教学研究科联系人:梁霏霏、胡霖,联系电话:7396138、7396881。
实践教学科联系人:杜阳阳,联系电话:7396013。
教务处
2023年10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