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2026年度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预通知

作者: 时间:2025-09-19 点击数:

为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助力学校课程思政、新工科、新文科、基础课程、产教融合建设,经研究,决定举办2026年度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

二、大赛目标

紧扣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精心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交流的标杆。

三、大赛内容

大赛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创新报告(以下简称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

四、参赛安排

(一)参赛对象

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备良好师德师风的在职教师,均可参赛。产教融合赛道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至少包含 1 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须达到 2 年及以上;其他赛道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 1 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 3 名团队教师。其中:

1.参赛课程为本科课程,参赛主讲教师近 5 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 2 轮及以上,且 2023 年 9 月以来至少讲授一轮

2.已获得往届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再次参赛,已获得上届省赛二、三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连续参赛。

3.往届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的教师(团队)可以报名参赛,但不再重复授予同等次或低等次奖项。往届获奖的主讲教师,本次作为团队教师参加比赛的,若以获奖课程参赛,则主讲教师和团队教师均不授予同等次或者低等次奖项;若以不同名称课程参赛,可以正常授奖。往届获奖的团队教师,本次作为主讲教师以获奖课程参赛的,不授予同等次或者低等次奖项。

4.参赛课程如与本校往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课程同名(含为区分不同授课对象,在课程名称中标注不同罗马字符或英文字母等的课程),应提供参赛材料明显不同的写实性说明(附学院领导签字盖章),经学校核查确认后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方可推荐参赛。

推荐名额:各学院推荐名额不少于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人。

(二)大赛分组

大赛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领域设 7 个赛道,其中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等 6 个赛道,按参赛主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下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 3 个组,产教融合赛道设置 1 个组,共计 19 个组。具体分组如下:

1 赛道为新工科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2 赛道为新医科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3 赛道为新农科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4 赛道为新文科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5 赛道为基础课程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6 赛道为课程思政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7 赛道为产教融合赛道。

鼓励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科技、储能技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含区块链)、生物育种、智慧农业、智能医学工程、国际传播等相关专业领域和耕读教育、全科医学、中医药经典、“理解当代中国”(外语专业)等相关课程的教师积极报名参赛。

(三)计分方式

1.校赛评审。1)网络评审阶段。网络评审满分为60分,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占40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占20分。2现场评审阶段。现场评审满分为40分,参赛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2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专家评委依据参赛教师的汇报进行8分钟的提问交流。参赛教师的最终成绩,为网络评审成绩与现场评审成绩之和。网络评审阶段和现场评审阶段具体评分标准详见附件1

2.确定省赛选手。根据第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有关规定和分配我的推荐名额,依据赛成绩按组别择优推荐参加赛人选。教学创新赛道的省赛名额由省厅根据学校的专任教师人数与校赛参赛比例确定,其中,正高组人数不少于学校推荐总人数的1/3(按照四舍五入计算),往届已获得省赛一等奖选手依托当年获奖课程参赛,不受名额限制。

五、大赛实施

大赛采用院赛、校赛两级赛制,院赛由各学院组织,校赛由教务处组织,校赛组织依托大赛官网进行,分为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两个阶段。(校赛网址为http://5lcfentu.mh.chaoxing.com 使用方法参见附件操作手册

(一)院赛

院级比赛由各学院自行组织,加强比赛过程管理,做好参赛作品等材料的意识形态审核。

(二)校赛

1.网络评审阶段。1115前参赛教师将申报书、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等材料上传。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委进行网络评审。网评满分为60分,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成绩占40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成绩占20分。

2.现场评审阶段。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2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PPT汇报),专家评委依据选手的汇报进行5-10分钟的提问交流,现场评审满分为40分。现场评审预计11月下旬,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学校将按照校赛排名和省赛要求,择优确定参加2026年度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教师名单。

六、材料提交

进入校赛的参赛教师1115日前在参赛官网上提交以下材料

1.申报书

参赛教师通过大赛官方网站提交材料,申报书样式详见附件2,提交后原则上不得修改。

2.创新成果报告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产教融合创新报告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以教学研究的范式,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协同办学的机制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 4000 字左右为宜。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产教融合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3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

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 1 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其中产教融合赛道需包含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具体要求详见附件4。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

4.证明材料。

所有赛道参赛课程需以 PDF 格式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已完成学期的开设信息(包含课表、排课班次、人数、地点等信息截图),参赛课程名称须与教务系统中显示情况一致。产教融合赛道参赛课程还需提供由所在学院出具的实践性教学学时占课程总学时比例不少于30%的相关证明;行业企业参与参赛课程教学的相关证明,包括但不限于与参赛课程相关的人事聘任协议、产教融合项目合同、协同育人项目、产业学院等,签订时间在 2 年及以上。

学院需提交的材料

11月15日前将《2026年度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参赛推荐汇总表》(附件5)、工作总结(包括学院(系、部)比赛通知、学院(系、部)参赛选手名单以及相关新闻报道、图片资料等)、推荐评审专家信息表(附件6)的纸质版、电子版经由学院分管教学院长签字、学院盖章后报送至教务处306汇总表排序依照教学创新赛道课程思政赛道分类排序,排序按院赛的比赛结果排序

七、奖项设置

比赛设一、二、三等奖比例分别占决赛参赛选手人数的10%左右、20%左右、30%左右

八、相关说明

1.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实行“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赛制。各单位应结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四新”建设、基础课程、产教融合等重点工作,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开展好推荐选拔工作,同时做好比赛活动新闻宣传工作。

2.省赛分组强调职称,省赛要求正高组总人数不少于推荐总人数的1/3,请各单位积极动员教授、副教授作为主讲教师参赛。

3.请各单位严格审查参赛教师资格,主讲教师及团队成员应无违法违纪、师德师风和学术不端问题,且近五年无教学事故。参赛教师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王贞  胡霖  梁霏霏  7396318  7396881  7396138

邮箱:747671148@qq.com

请参赛选手届时加入QQ群“195449219”


                                                          教务处(招生办公室、继续教育学院)

                                                            人力资源处(教师发展中心)  

                                                            工会(妇委会)

                                                                                                   2025919


  • 附件【附件.zip】已下载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招生办公室、继续教育学院) 鲁ICP备2022011533号-1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500号 电话:0546-739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