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书记讲党课 :破除随波逐流从众心理,筑牢党员思想根基

作者: 时间:2025-10-28 点击数:

支部书记讲党课

破除随波逐流从众心理,筑牢党员思想根基

   间:20251027下午3:30

会议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203会议室

参加人员:机关支部全体党员

人:杜彩凤

党课主要内容:

支部书记杜彩凤围绕“破除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筑牢党员思想根基”这一主题讲授党课。从众心理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时有体现。然而,对于我们党员同志来说,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可能会侵蚀我们的理想信念,动摇我们的党性原则,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从众心理的危害,坚定信念,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一名有担当、有原则的合格党员。

一、剖析从众心理的表现与根源

(一)从众心理的常见表现

行为上的盲目跟从:在面对一些决策或行动时,部分党员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不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职责进行深入分析,而是仅仅因为看到其他人这么做,就盲目跟从。比如在教学项目推进中,不顾项目实际需求和自身专业能力,看到其他同事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方案或做法,也跟着附和,导致项目偏离正确方向。

思想上的消极附和:在党内讨论或集体学习中,一些党员害怕发表不同意见会遭到孤立或批评,于是选择沉默不语,或者仅仅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套话、空话,对一些错误观点或不良现象不敢进行批判和抵制。例如,在讨论党内存在的问题时,不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是随声附和,使得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纪律上的随意松懈:个别党员在遵守党的纪律方面存在从众心态,看到身边有人违反纪律却未受到严肃处理,就认为纪律是可以随意践踏的,从而也跟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比如,在工作纪律上,看到有的同事经常迟到早退、擅自离岗,自己也逐渐变得懈怠,不严格遵守工作时间和工作规定。

(二)从众心理的产生根源

个人认知偏差:部分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缺乏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导致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无法运用正确的理论进行分析和判断,只能依赖他人的观点和行为。同时,个人价值观不坚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社会环境影响: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现象会对党员的思想产生冲击。如果党员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抵抗力,就容易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此外,党内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从众心理的滋生。

群体压力作用:在党内组织中,群体压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当个人的意见与群体意见不一致时,可能会面临来自群体的排斥、批评或孤立等压力。为了融入群体,避免与群体发生冲突,一些党员会选择放弃自己的观点,服从群体的意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

二、认识从众心理对党员的危害

(一)损害党的形象和公信力

党员是党的形象代言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如果党员在工作中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会让人民群众对党产生失望和不满情绪,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

(二)阻碍党的事业发展

党的各项事业需要广大党员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如果党员在工作中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盲目跟从他人的做法,就会使党的事业失去活力和创造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影响党员个人成长

从众心理会使党员失去自我,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限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一个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能力的党员,很难在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成绩,也难以在党内获得认可和提升。长期处于从众状态,还会使党员逐渐失去自信和责任感,变得消极怠工,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三、分享坚守原则、独立思考的党员典范

(一)焦裕禄:不随波逐流,一心为民谋福祉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期间,面对兰考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地等自然灾害,他没有盲目跟从当时一些地方采取的简单治理方法,而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他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兰考实际情况的治理“三害”的方法。在治理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不追求表面的政绩,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的这种坚守原则、独立思考、勇于担当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二)黄文秀:扎根基层,拒绝浮躁从众

黄文秀同志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毅然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在基层工作中,她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她没有被一些不良风气和从众心理所影响。她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帮扶措施。她不追求个人的名利和享受,而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脱贫攻坚事业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从众心理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我们必须坚决予以破除。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原则,独立思考,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招生办公室、继续教育学院) 鲁ICP备2022011533号-1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500号 电话:0546-7396329